2021皇茶院-同雅堂贡茶传承丝绸之路创新茶饮破解消费痛点

2024-07-04 调味酱

产品名称:

  皇茶院—同雅堂贡茶的历史和使命:传承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的茶文化使命,让世界品味中国文化——茶和天下,世界大同!

  中国古代皇茶院贡茶的历史悠远长久,最早周武王伐纣时期,就有巴蜀献茶周武王之说。但是,中国茶文化流传到西方和世界各地,始于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

  2019年“皇茶院—同雅堂贡茶”品牌荣获:“民族品牌全球推广工程··信赖品牌”,“新丝绸之路民族品牌全球推广人物”荣誉称号。

  茶为国饮,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茶、可可、咖啡),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具备提神醒脑、助消化、抗氧化等功能。世界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茶为中饮,始于神农氏,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茶叶最早是作为排毒解毒的中草药和保健草本饮用。

  据史书记载,中国茶文化早在西汉时期便传到国外,始于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等使者出使西域和印度支那东南半岛,所携带的外交礼品就有丝绸、茶叶和瓷器。这就是“丝绸之路”的由来。茶叶最早作为中华文明对外文化交流的文明使者而闻名于世,中国茶文化一直担负着汉武帝的“协和万邦,融通种族,世界大同”的历史使命。也就是后来清代乾隆皇帝提出的“茶和天下”、世界大同的宏伟愿景。

  中国茶文化自从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名扬世界。因为茶叶和丝绸之路,“中国”的英语发音China由“茶”而来!近代东西方的战争也是始于茶叶贸易战争!可见,中国茶文化历史影响之深远。

  茶起源于中国,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其问世将普通的茶事上升成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艺能,有效推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广受世界各国消费者喜爱。

  茶为国饮,茶是21世纪最安全的健康饮料。茶产业与国家发展的策略高度关联,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茶产业是生态高效的健康产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盛世兴茶!茶为国饮,茶也是中国的文化名片。2020 年 5 月 21 日“国际茶日”设立,习主席亲自发来贺信,这为茶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中国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树立了信心。

  中国古代神秘贡茶的传承品牌,“皇茶院“—同雅堂贡茶历经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沧桑和风云变幻,在2020年大变局之年终于迎来了“皇茶院”(同雅堂贡茶)——民族品牌传承复兴的历史发展机遇,犹如同中国终于在21世纪迎来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机遇一样。

  2018年5月1日“皇茶院—同雅堂贡茶”品牌荣获:“中国诚信品牌“、”中国诚信功勋企业家”荣誉称号。

  2021年2月9日记者正常采访中获悉,“皇茶院“—同雅堂贡茶品牌负责人刘纬介绍:

  继过去多年致力于赞助高端国际交往活动礼仪用茶和国际高峰会晤用茶之后,扎实筑牢高端用户群体“皇茶院贡茶”名人政要、明星名流、高端人脉的茶叶品质,发力布局茶叶中低端花钱的那群人,抢占中低端消费市场占有率,开拓大众消费新市场领域。

  针对目前中国茶叶市场的消费痛点,就是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茶”并没有成为每一个百姓日用品的“刚需”!没有成为柴米油盐的每日刚需!许多人甚至有一半以上的人并没有养成每日饮茶的良好养生保健习惯,每天饮茶的人群并没有占据绝大多数,世界三大饮品,茶叶,咖啡,可可,茶叶本应该成为最大的健康养生饮品,可惜中国人的每年人均消费茶叶才仅仅不足一公斤,不足全球土耳其国民每年人均饮茶6斤多的三分之一水平!很多人日常喝白开水,或者喝各种咖啡、碳酸饮料,很不健康,喝奶茶热量大,轻易造成肥胖和健康不良,很多百姓不太懂得养生保健知识,亟需引导和科学普及健康养生的基本理念。尤其是新时代的年轻人群体,还没有每天养成喝茶养生保健和减肥排毒的良好习惯,这就是最急需解决的科普养生教育和宣传引导问题。

  联合国卫生组织公布的调查材料显示,人类长寿的奥秘之一是“多茶少烟”。联合国专门组织还宣布要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年青人中间鼓励饮茶。

  专家研究证明,可可由于能增肥和可能会导致某些儿童疾病而被当代人所忌用,对人体也有负作用。于是很多人对咖啡和可可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现在美国咖啡消费量只有1957年的65%。与咖啡和可可消费量显著减少的趋势相反,茶叶消费量近年来明显地增长:1960年美国人平均每年消费茶叶0.31公斤,现在人均每年消费茶叶量增加到1公斤左右。

  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茶叶对人体具有生理调节功能,还有一定的抗癌效果。那么,到底该怎样定位茶叶呢?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认为,茶不是“药”,而是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某些特定的程度治疗效果的功能性食品。

  陈宗懋在25日举行的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发言时说,消费者一般只知道茶叶对身体有益,但并不清楚具体有何益处及其科学原理。总结起来,茶叶已经明确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抗氧化,防衰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衰老最重要的原因是脂质的过氧化和过量的自由基产生,而茶叶恰恰有着非常强的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其有效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甚至远高于维生素C、维生素E。

  提高免疫性:人体的免疫性分为血液免疫和肠道免疫。饮茶能增加血液中白血球和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血液免疫性;增加肠道中的有益细菌(如双歧杆菌)的数量,减少有害细胞的数量。

  防龋齿:饮茶能抑制口腔中龋齿菌分泌的一种酶,使其不能黏着在牙齿表面;茶叶中的多酚可杀死龋齿菌;茶叶中的氟素可以坚固牙齿的珐琅质。

  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饮茶能够更好的降低人体血液中有害胆固醇的含量,增加有益胆固醇的含量,同时能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凝集。荷兰最近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饮茶多的人群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可降低45%。

  杀菌、抗病毒:饮茶对杀灭肠道疾病菌有持久的效果,其有的成分可以阻止流感病毒黏附在细胞上。

  抗癌:大量的研究证明茶叶对实验动物的多种癌症有着非常明显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包括皮肤癌、肺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等等。但在流行病学调查上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东方国家的调查证明饮茶确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西方国家的调查则发现饮茶可以明显减轻癌症发生率的占少数。

  陈宗懋说,茶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是能确定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应用和如何应用的问题。对茶叶应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茶不是“药”,不能用作为癌症或其他疾病的一种治疗药物,它是对人体有生理调节作用的功能性食品。可以预期,通过提取的方法将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开发成一种“药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已为时不远。

  另一方面,茶叶企业的茶叶产品结构老旧,产品品种和款式样式单一,也没有充分满足年轻人群体,比如90后和新生代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倾向。比如,传统茶叶的花钱的那群人大多是中老年群体居多,口感也不够时尚,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和替代经常喝咖啡、喝奶茶、喝饮料等年轻人的消费需要,没有把茶叶推广成为“大众快消品“!这显然是茶企的战略失误,经营方向失误。所以,导致传统茶叶企业一直都没有做大做强,至今还没有成为几百亿、千亿级规模的标准化现代茶叶企业。

  目前,我国茶叶花钱的那群人已达到4.9亿。从传统原叶茶的角度看,消费群体具有中老龄化特征。但这一趋势在“十三五”后期发生了一些变化。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肖星介绍,其根本原因:一是行业将拓展重点聚焦到青年花钱的那群人上,倾注了大量的宣传资源,进行了产品创新,收获了一定成果;二是电子商务平台日趋成熟,形成了茶产业拓展年轻一代茶客的最前沿阵地,比如说春茶季的销售火爆,很大比例的购买来自于热衷春茶的年轻人。这些消费者很重要,因为他们是原叶茶花钱的那群人的“活水”。

  据悉,中国30岁以下人口超过4亿,这不单单是十四五时期,更是未来几十年茶叶消费的增长潜力。因此,茶产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此,皇茶院作为有志于引领茶叶行业发展的主张权威性标准化的规范企业,首先发力弥补市场空缺,开发新品,充分满足年轻人的饮品需要和口感偏好。既要保留和发扬传统茶叶的天然、健康养生的特点,保留传统茶叶的健康天然特性,比如减肥刮油、瘦身排毒等等,突出茶叶的香气、口感爽口回甘的优点,也要适度引进其他的天然健康食品配料,调和口感偏好,开发各种“调味茶”,比如年纪轻的人喜欢酸酸甜甜,喜欢牛奶、咖啡添加调味,喜欢添加天然水果、果肉、花草等天然食品组合,增加很多个性化的体验和口感满足。不如,红茶、普洱茶、乌龙茶等与健康养生的陈皮、美味果粒、玫瑰等花草茶,调配浑然一体,美味可口,给人让人难以拒绝的诱惑感。总之,开发健康养生又美味可口的调味茶、配方健康养生茶饮,是未来的引领消费需求的大市场、大需求。

  2019年9月21-22日国庆70周年之际,世界领袖欢迎晚宴在御仙都·皇家菜博物馆举行,热烈欢迎意大利前总理伦齐、西班牙前首相拉霍伊和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来华访问。受世界领袖论坛组委会的特别邀请,(皇茶院)同雅堂贡茶董事长刘伟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世界领袖欢迎晚宴,(皇茶院)同雅堂贡茶,助力提供世界各国领袖的宴会用茶,让世界品味中国文化——茶和天下,世界大同。

  皇茶院(同雅堂贡茶)董事长刘伟先生同时也是作为世界大同理论学者,参与世界各国领袖们交流探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化时代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皇茶院—同雅堂贡茶的初心和使命愿景:传承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的茶文化使命,让世界品味中国文化——茶和天下,世界大同!

  皇茶院——同雅堂贡茶品牌荣誉历程:2019年曾经荣获2019“中国贡茶传承复兴民族品牌”、“中国贡茶传承复兴民族企业家”;

  中国古代皇茶院贡茶的历史悠远长久,最早周武王伐纣时期,就有巴蜀献茶周武王之说。但是,中国茶文化流传到西方和世界各地,始于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

  世界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茶为中饮,始于神农氏,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据史书记载,中国茶文化早在西汉时期便传到国外,始于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等使者出使西域和印度支那东南半岛,所携带的外交礼品就有丝绸、茶叶和瓷器。这就是“丝绸之路”的由来。茶叶最早作为中华文明对外文化交流的文明使者而闻名于世,中国茶文化一直担负着汉武帝的“协和万邦,融通种族,世界大同”的历史使命。也就是后来清代乾隆皇帝提出的“茶和天下”、世界大同的宏伟愿景。

  中国茶文化自从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名扬世界。因为茶叶和丝绸之路,“中国”的英语发音China由“茶”而来!近代东西方的战争也是始于茶叶贸易战争!可见,中国茶文化历史影响之深远。

  2018中国民族品牌美国纳斯达克巡展、荣获“中国茶业代表性民族品牌”、“中国茶文化领军民族品牌”等荣誉称号。

  中国目前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应该主动出击,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和文化魅力,让世界各国认识、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的多元性、融合性,包容性和平性,就如中国文明历史有56个民族大家庭的大融合历史一样,大汉民族虽然最为强大,不但不是恃强凌弱,而是以大侍小,少数民族的利益不仅仅受保护,而且是更加优待。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应该协同中国文明一起繁荣,一起富裕。一起共享人类文明成果。这就是中国古人的世界大同梦想和智慧。那么,通过弘扬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魅力,助力展示中国文化的平等开放、多元包容、同乐共享共荣的文化魅力。中国文化的精髓归结概述就是——“多元包容,世界大同”。多元化包容性的多民族大家庭的大融合,就是人类不同文明、不同民族的大融合。这就是今天中国倡导的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和愿景。

  唐朝贞观之治,外籍官员比例曾经高达24%,可见中国古代是多么包容大度,反观美国特朗普总统的反移民政策,多么狭隘和偏见。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三万人大舰队可谓世界第一强大、天下无敌舰队,但是并不进行殖民侵略,而是沿途友好交往,赠送给各国文明礼物:丝绸、茶叶和瓷器,以彰显中威浩荡,从不侵略,以大欺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协和万邦,融通种族,世界大同“!最后归结一点,这就是中国古代“茶和天下”、世界大同的茶文化精髓。

  皇茶院——同雅堂贡茶的初心和使命愿景:传承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的茶文化使命,让世界品味中国文化——茶和天下,世界大同!

  近期,凯度消费者指数与厚生投资最新发布《2020年中国食品服务行业白皮书(饮品篇)》。据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的食品消费经历了过去40年的阶段性演进,逐步从产业侧驱动转变为消费侧驱动。加速变化的消费者偏好和议价能力不断推动着产业端发生变革,消费者付费意愿和能力的提升也加速了更多新品类和新品牌的涌现。

  从2018年至今,中国的食品消费逐步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在品类和品牌极大丰富的当下,消费者既有意愿也有能力为“寓食于乐”和“寓乐于食”的消费方式支付溢价。而饮品作为典型的可选消费品,更容易被消费者赋予“乐”的属性,进而创造出高的附加价值的饮品服务产业。

  在饮品消费方面,消费者的偏好在逐步发生改变,从满足解渴等基本需求转为满足功能、口味和差异化等生理和心理满足。需求端的变化也在不断刺激供给端发生改变,从2018年到2020年,各类饮品企业均在进行研发提速。各大品牌不断推出主打气泡、益生菌、纤体等功能的新品,快速实现丰富的口感和拼配功能,同时各类混合口味饮品的销售额占比不断提高。

  加速变化的消费者偏好和快速迭代的产品及交互方式都在不断推动饮品行业的发展,共同促进饮品行业目标人群生活方式的“微升级”。

  随着人均GDP的提升,消费者愿意支付高溢价的品类从可选低频消费迁移至日常高频消费。而解渴作为饮品最基础的功能,在近几年消费者购买意愿重要性程度提升。

  2016-2019年,全国的现制茶饮门店数量快速爆发,三年时间实现接近100%增长;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古茗等品牌不断发力,实现迅速扩张;各大品牌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新品类和新产品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包装饮品玩家在现制饮品蒸蒸日上的当下,承受着竞争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诱惑。面对现制饮品的竞争,包装饮品厂商推出更多新颖口味、复合功能的饮品产品抢占市场。

  市场广阔的中国消费者存在天然消费群层,不同性价比的品牌产品能共同繁荣发展。现制饮品和包装饮品花钱的那群人画像区分显著,前者消费群体以高收入、女性、年轻群体为主。

  同时,现制饮品和包装饮品也在不断融合,部分现制饮品玩家也在跃跃欲试,依托新锐品牌影响力优势,尝试推出包装饮品,期待覆盖更多消费场景提高渗透率。一些包装饮品的玩家也在尝试开店,进入现制饮品行业,直接与消费者实现更多交互。

  面对饮品行业的快速地发展,《白皮书》中归纳出当前和未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消费启示:

  1.品类和品牌极大丰富的当前,消费者既有意愿也有能力为“寓食于乐”和“寓乐于食”的消费方式支付溢价,而这也构成了当前主流花钱的那群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2.饮品消费的完整“消费者体验”由入目入口、入身、入脑和入心四个要素构成,重视体验是成功的关键;

  3.看似不同体验和价格带的产品,实质上均是顺应了目标消费群体生活方式的“微升级”趋势;

  4.交付过程的“近场化”趋势不可逆,代表了消费品未来的核心环境要素,即建立消费者双向信息即时交互机制是制胜关键;

  5.现制饮品玩家进入包装品领域和包装饮品玩家进入现制门店领域均需要慎重考虑该领域的核心要素。

  全球茶叶产量: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2009年以来全球茶叶产量增速逐步放缓,近10年复合增速为4.35%,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589.7万吨,同比增长3.49%。

  全球茶叶产销分布:中国和印度是最大的产销国,合计占全球的67%。1)产量方面: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前三国家分别为中国、印度、肯尼亚,对应产量为261.6、133.9、49.3万吨,占世界产量占比分别是44.36%、22.71%、8.36%,产量前十国家占全球产量的94%。2)销量方面:2018年中国是全球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消费量达211.9万吨,前十大茶叶消费国还包括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埃及。在主产国中,中国和印度亦是茶叶主要消费国。从人均消费量来看,土耳其最高为每年人均3.04千克,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均位列全球前十五名,消费量均不足土耳其的一半。

  中国在茶叶产量方面,我国茶叶生产规模持续上升,产量从2011年的162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25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85%;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达到280万吨,同比增长2.35%;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为280万吨,同比增长7.28%。

  2019年,全国六大茶类产量均有增加。绿茶产量 177.28 万 t,占总产量的 63.46%;黑茶 37.81万t,占13.54%;红茶30.72万t,占11.00%;乌龙茶27.58万t,占9.88%;白茶4.96万t,占1.78%;黄茶 0.97 万 t,占 0.35%。六大茶类总体格局不变,绿茶仍是绝对主力,其他五大茶类只是在相对比重上有所调整,这也为中国茶产业在茶类结构稳定发展方面提供了基础。

  茶叶消费端也是如此,2019年国内茶叶销售量202.56万t,增幅为6.02%。其中,绿茶内销量121.42 万 t,占总销量的 60.0%;黑茶 31.86 万 t,占15.6%;红茶22.60万t,占11.2%;乌龙茶21.63万t,占10.7%;白茶4.22万t,占2.1%;黄茶0.83万t,占0.4%。不管是黑茶白茶“走红”还是“祖国江山一片红”,绿茶的消费主旋律没改变,不能因为其他几大茶类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而忽视了绿茶是中国茶产业核心的基本格局。

  近年来,我国茶叶消费量与茶叶生产规模增长趋势较为相近,保持持续增长,茶叶消费量从2011年的109.61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181.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8.79%;到2018年中国茶叶消费量达到191.05万吨,同比增长5.15%;2019年中国茶叶消费量为202.56万吨,同比增长6.02%,年销售额达到2739.50亿元。

  总体而言,2010年,中国茶叶生产持续升温,种植培养面积与产量较2009年均略有增长,且各主产茶区绿色、有机茶园,低碳茶园以及标准化茶园的建设日益得到重视。而在消费方面,2010年度中国茶叶消费稳中有升,各茶类价格均略有提高,茶类消费趋向多元化。同时茶叶对外贸易保持质升价提的态势--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为302440t,同比下降0.17%;金额为78417万美元,同比增长11.24%;平均单价为2593美元/t,同比增长11.43%。从茶业产业链的拓展看,近年来茶产业从第一产业(茶叶生产)向第二产业(茶饮料、茶叶深加工)和第三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茶艺、茶馆)延伸扩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茶叶第二产业的茶饮料、茶叶深加工行业总产值已达430亿元,而第三产业的茶馆、茶餐饮、茶吧等服务行业,产值约120亿元。两者累加,远超茶叶第一产业330亿元的产值总额。但在中国茶产业走势良好的宏观情势下,任旧存在着诸多困扰与制约因素。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随着茶叶生产能力的喷发,茶叶原料供给将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对茶产业的纵深化发展和横向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和散的传统茶叶经营组织格局很显然已经不适应市场形势的要求,提高中国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仍将是今后较长时期的目标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