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分,家境贫寒,日子窘迫。若常常能吃上白面馒头、半个月能吃上一顿肉,就算奢求了;穿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更不用说赶时髦穿新衣了。
新年,实质上是一种气氛。腊月廿八家家便开端炒花生、葵花子。不过,暂时还不让吃,只要比及正月初一拜年时才能够享受。新年是万家团圆之时,因而,标志着团圆的元子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
老家的元子有多种,如:糯米圆子、山芋圆子、挂面圆子等等。其间数挂面圆子最好吃,因为挂面圆子里加有很多肉,经油一炸,既香又嫩,吃了让人还想吃。
到了大年三十,新年的气氛已经是很浓。一大早家家都在忙于贴春联、贴年画。春联绝大多数是赤色的,上面写有“吉庆、丰盈、有余”之类表达祝愿的话。值得一提的是,家家都喜爱在门、窗子、粮囤、衣柜等正面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以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满门庭。更风趣的是我们还成心把“福”字倒过来贴,谐音有“福到”之意,以表达心里期盼“福临门”的殷殷之情。年画,每家都非常重视堂屋正堂画。五六十时代以毛为主,后来逐渐以山水画、寿星画居多。下午,祭祖开端。家家都要预备“年纸”和鞭炮,到祖先坟场去烧一烧、放一放。不过,送“年纸”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去的。按祖先传下来的规则,要求是男孩,即儿子、孙子。大多数人家都是在黄昏时吃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吃年夜饭时是一家亲人到的最齐最热烈、家宴中最丰富的时分。按习俗,假如家里有人因故未能赶上吃年夜饭,要空出座位,摆上碗筷、酒杯。年夜饭上的“年鱼”是不能吃的,只要比及正月初五才能开“戒”,因为鱼谐音“余”,表明“年年有余”之意。吃年夜饭时,碗里的饭是不能吃完的,多少要留点,同样是表达“年年有余”之意。吃完年夜饭,大人给小孩压岁钱。那时的压岁钱能有一块钱就算不错了。不过,尽管钱少,可是新钱,表达了大人对孩子的关爱。尔后,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间,因为要换新衣服了。孩子们穿戴新衣,在嬉笑声中迎候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家里的电灯不能平息,老话讲是图吉祥。因而,除夕夜家家都是灯火通明。正月初一的鞭炮从零时开端点燃,家家户户爆仗声声。一声“嘭——啪——”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尔后,“噼噼啪啪”的爆仗声响成一片。因为那时的鞭炮工艺不精,因而“哑炮”较多,这便给孩子们供给了捡炮的好机会。小伙伴在乌黑的夜里,打着手电,在放过鞭炮的地上寻觅未响的鞭炮,哪家放就往哪家跑,跑了店主又跑西家。有时为能抢到一个鞭炮,会乱作一团,就这样一直到天亮。
正月初一天刚亮,人们便三五成群拜年。一般是一个宗族,按辈份一家一家,一位一位拜的。部队是自发安排的,后辈要给老一辈磕头,而老一辈则不断往孩子口袋里装糖块。那时代,甭说彩电,便是黑白电视机也没有。因而,看大戏是新年必不可少的“文明大餐”。舞台是暂时搭的,很粗陋。演艺人员唱的虽不“字正腔圆”,但看的人却是黑漆漆的。尤其是白叟,有的要提早个把小时来等着,有些乃至是从几十里外赶来的。
现在,日子好了,天天都在“新年”。平常想吃什么就能够吃到什么,想穿什么就能穿什么。但是,儿时冲着吃穿“期望等候”新年的感觉却没有了。新年接近,回忆起儿时新年的情形,心底油但是生出浓浓的留恋。在此之际,由衷地祝愿祖国母亲,祝愿朋友们新年快乐! 高国春
本网站所刊登的临汾日报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材料,均为临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制止下载运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存案挂号证编号:14093051阅读本网站主张运用1024*768的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