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夜经济为整座城市带来的蓬勃与繁荣,市集这种古老的商业形式被认为是兼具“时尚感”和“烟火气”的存在,但当每搞一个活动必搭配一个市集的当下,让市民有更佳的赶集体验、让摊主有更好的摆摊收获、让集市经济能更良性地发展,市集也要做出特色成为关键。
新闻晨报·周到推出“难寻的特色市集”系列报道,逛了数十家市集,数数市集上的商品、聊聊赶场摊主的趣事、市集运营背后的“生意经”,共同拼出“特色市集为何难寻”的答案,并找到“寻回特色市集”更优解法的启发。
和很多“找点事做而摆摊”的摊主不同,Joyce和Dan这对“夫妻档”加入市集是抱有明确的目的——是为了未来属于自身个人的餐厅做准备。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他们经历了从工作日的程序员/广告人的身份,到周末美食摊主的身份之间的多次切换。一个月,4个周末,他们“转战”不同主题的4场市集,从最初手忙脚乱出餐慢,到现在游刃有余出餐效率高。Joyce说,把市集当做实现开餐厅梦想的起点,一来可以在这个开放、松弛的环境中更直接地和食客面对面,通过他们的反馈打磨自己的菜品口味,二来看到一些身边朋友一上来就租下门店装修好开业,最后没开半年就关张,市集算是“试错成本”更低的创业起点。
“现在市集很多,去不好的市集上收获有限,甚至是白白浪费一天的时间。而主办方是决定市集质量的关键。”作为普通市民,也作为摊主,Joyce打卡过不少市集,在她看来,在市集繁多的当下,无论是去赶集还是去摆摊,都要好好“考察”,对于Joyce来说,有特色的、有质量的市集是实实在在和他们一天的营收、创业的计划息息相关的。
市集上多见“夫妻档”的组合,如果你在赶集时遇到一个主营特色意面的摊位,一个帅气寡言的意大利男士在忙着做意面、打鲜酿啤酒,一位活泼美丽的女士在热情地与前来品尝的食客聊天,那么你有很大的可能性曾经与我们本篇的主人公Joyce和Dan在市集上偶遇过。
在周一到周五,Dan是程序员,Joyce是精致白领,最近一个月,他们工作闲暇之余,一直在微信、电话沟通挑选优质意面、调味酱等食材,周末则双双出现在年轻人众多的市集摊位后,Dan是主厨,Joyce则“主外”,负责与人沟通。
“因为要让市集上吃到的意面保持新鲜,很多食材得当天准备,以前周末总是要睡到10点多自然醒,现在周末早上五六点就得起床做准备。”Joyce和记者说,虽然下午一般下午三四点才“出摊”,但要提前几个小时准备好,“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市集上不出岔漏,我总是要仔细检查很多次才放心出门。”
Joyce的摊位设置得低矮,露营桌和露营椅营造了松弛户外感,这也是他们想打造的氛围。“希望来我们的摊位上买杯面、啤酒的年轻人,不单单是需要一餐果腹,来拍照打卡、来多沟通多分享,能让彼此在市集上的经历都变得更有意思。”Joyce说,几次市集下来,大多数的效果都是如她所愿,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分享美食、坐下聊天。
又因为男友是意大利人,吸引了不少老外来聊天,有时候Joyce和Dan的摊位前就变成了一个小型的英语角。
“因为我们俩之前完全没做过相关的工作,出第一份餐的时候,还是有点手忙脚乱的。”Joyce回忆道,出摊的过程也需要两个人完美配合,当Dan出餐速度慢的时候,防止食客们等得不耐烦,她就得更费力地去想有意思的话题聊天,“所以你在市集上遇到我们摊位的话,常常看到的一幕就是,Dan在后面默默忙碌做面,我在收银和聊天。但我的工作一点都不必Dan轻松,而且也很重要!”
所幸的是,在市集这个自带松弛感的场景下,不少人也是成群结对而来,互相聊一聊,大多数人不会因为等待时间长而导致气氛紧张。
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有很多交流的机会正是“赶集”的乐趣所在,相对购物中心,市集开放的空间就为人们天然地提供了社交和交流的机会,购物过程中久违的社交性和人情味由市集唤醒。
经过4次摆摊,主厨Dan已经熟能生巧,出餐速度大幅度的提升,因为口味好、颜值高等等因素,Joyce的摊位前甚至一度排了长队。
“其实当下,市集相比实体餐厅可能是对餐饮人来说更好的选择。”在见到不少美食品牌在拥有实体店之后,仍然会在众多市集上露面,Joyce从不少同行朋友那儿了解到,随着集市经济、夜经济的崛起,而今沪上市集不仅有创业者,很多成熟品牌也纷纷入驻,“在市集上一天的营收有时候甚至比餐厅一天的收入都高。”
不过,市集慢慢的变多,加入市集的摊主慢慢的变多,并不代表随便去一个市集就能得到好的体验,“做好功课再去赶集,不仅是打卡逛市集的市民要做的事情,摊主更要做。”
原来,市集的发展已经从完全自发、到商场等场地方运营管理,发展到而今的市集主办方运营。
“一些有经验、对市集品质有要求的主办方,不仅对人流预估得准确,也会有比较严苛的选品策略,会考虑到让赶集市民有新奇的体验,也会考虑到让每一个摊主都有人照顾他们的生意。”Joyce说,市集上的品类太过重合,不仅市民逛起来乏味,对摊主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有些市集上品类重合率特别高,我曾经在打卡的时候见到一个市集上有30、甚至40个摊位上都是卖手工,这是不合理的,对于摊主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雷同了,属于自身个人摊位的曝光率也变低了。”
因此在决定入驻某个市集之前,Joyce会非常认真地去做功课,“我现在去的市集,每个品类下的摊位都控制在5个以内,而且主办方会对摊主的产品做调研,保证是原创,所以这样的实际虽然小众,但独特又精致。”
在Joyce看来,这样的市集才能让真正有特色的摊主更容易地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
Joyce和Dan的创业梦想概括来说,就是开一个特色的餐厅,打响自己的美食品牌。
“其实我也有信心能开出好吃的餐厅的,”Joyce不自觉地夸起Dan的厨艺,原来,Dan的家人在意大利就是开餐厅,能把意式风味的餐厅开到上海,也算是家族传承了。“以前,朋友到我们家吃饭,都是Dan给大家做饭,吃了之后就半开玩笑说,你这手艺可以去开餐厅了!”
朋友们开玩笑式的鼓励,加上平时在约会过程中两人都觉得吃的不够满意,于是就萌生了“自己开个又好吃、性价比又高、纯正意大利风味”的餐厅。
“把我们的意面拿到市集上摆摊,其实相当于‘练兵’。”Joyce说,出餐速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还有不少尝过意面的人特地跑过来告诉他们“味道不够辣”“素食不够多”等等意见,甚至还有人询问他们的线下门店,准备以后光顾。
其实,这些都是Joyce意料当中会有的收获,“但真正有人非常真诚地跑过来和我们聊我们的意面口味、希望以后还能吃到,这样的话还是令人特别感动。”
作为“创业者的孵化基地”,市集曾经成功孕育和孵化了不少网红品牌,很多创业者把市集作为从想法到发展实体经济的“练兵场”,Joyce和Dan也不例外,“每次看到大家吃了我们的意面,我也很乐意问一句,味道怎么样,有没什么修改完善意见,当然也的确会去做调整。”
例如,很多人觉得不够辣,Dan就研发出了辣培根意面,在辣度上,一直进行着细微的调整,直到大家普遍觉得辣度可以了,他们就把这道菜的口味定了下来。当然,美食上众口难调是常事,他们还在小小的摊位上设置了自助台,能自己加辣椒粉或辣椒酱。
现在,口味上已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Dan在出餐时也能一气呵成,Joyce说,感觉离他们真正开一家餐厅的“进度条”已经前进到40%,再历练几次,“预计在年底就能开出实体餐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