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复兴:挺进中国茶业的新“蓝海” ——专访浙茶集团董事长毛立民(下)

2024-04-26 调味酱

产品名称:

  原标题:抹茶复兴:挺进中国茶业的新“蓝海” ——专访浙茶集团董事长毛立民(下)

  答:如今茶叶本身的竞争,无论出口也好内销也好,产品同质性都太强了。特别是出口方面,都是自己在和自己争斗,鹬蚌相争,可观的利润都流入了国外经销商的口袋里,非常可惜。包括绿茶在内的很多中国应该占有非常大的优势的产品,其价格制定的话语权却不归我们所有。论其关键,我觉得就是“窝里斗”的恶性竞争。同质性太强,我们的生产厂商又太多,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不贻误战机才怪。因此,如何绕开这个“红海”、挺进“蓝海”,重置秩序,简单经营,是我们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要甩开竞争者走出属于自身个人的一条路,没有自己旗帜鲜明的创新是不行的。抹茶相较于六大传统茶类虽然算是种创新的品类,但其并没脱离茶叶本身的概念范畴。如今的中国茶业需要的创新是跳出自我。用跨界的思维复兴抹茶是复兴中国茶业的一个部分,甚至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抹茶不仅和食品制造业,还与化妆用品、美容养生等行业都能结合得很好,也很容易与一些国际大品牌建立合作,今后的市场发展起来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浙茶在发展布局上,就正积极尝试一系列跨领域的结合与应用,努力开拓更广范围的市场。

  当然,这些尝试和努力的开花结果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但重要的是从始至终保持行动。最近浙茶把之前合资的世界500强的印度“塔塔”茶叶全资收购回来了。我们准备再嫁接一些有潜力的产品,跟健康、保健、养生产品方面多做结合。这其中有很大的空间。比如现在茶多酚产品竞争很激烈,曾经卖到1000块一斤的产品,现在200块甚或100块以内就能买到。但是罗氏将别人卖几百块的东西收去,经过纯化提炼后转身就可以卖到1500块,而且就唯独此一家能做到。因此,扩大产品领域视野、发展核心技术优势,可能会成为成功树立品牌的关键。

  问:标准问题是中国茶业颇为困扰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抹茶如今有没有国家标准?

  答:我们从始至终致力于推动抹茶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商人因逐利本性而将两者混为一谈、欺骗消费者。从成本上说,普通的茶粉一般是70~120元一公斤,抹茶一般是200元一公斤以上,等级高的抹茶甚至要卖到800~1000元一公斤。假如没有专业的标准来衡量,确实易引起市场的混乱。

  不过要认识到,抹茶和超微茶粉,当然有贵贱之别,但并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安全的、质量过关的产品,两者都被需要,都有市场。希望标准制定好之后,针对高端市场的企业,就去认真做抹茶,而作为一般普通的原料利用,低端的超微茶粉仍有可观的市场空间。高中低端都需要有人来做,这样行业才能完整。但是决不能把假抹茶当成真抹茶,把真抹茶也拉下去变成消费者所质疑的对象。标准最基本的功用,首先就是要告诉消费者符合什么标准的才是抹茶,什么样的是普通茶粉。

  我们前年就提出了这个抹茶标准,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在内,来自各方面的响应度很高。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年底可以颁布出来。因为我本身是国际ISO的茶标委,这一个项目就是我直接和中国国标委去沟通的。无论是从规范市场的角度还是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这么一个抹茶标准都是被迫切呼唤的。

  标准的制定或许会促进抹茶企业的进一步诞生。前几年几乎只有浙江有真正的抹茶企业,不过在今年和去年,抹茶工厂在各地特别是在贵州省逐渐开始建立。以浙茶为例,如果按照抹茶年使用200吨原料来算的话,浙茶公司一年总共要经营4万吨茶叶,抹茶的比重只占了大约百分之零点零五的量。全国现在也是如此,总的量到目前估计不足百分之一。虽然我们说抹茶在日本盛行,事实上这个数值也不高。日本总的茶叶年需求大概在10万吨左右,抹茶需求基本徘徊在1200~1500吨左右。不过综观中国茶产业,未来几年抹茶若能够占到百分之一,那已经是相当可观的数字了。

  问:追问一个关于标准的问题,有专家公开表示欧盟的400多项农残检测中很多是用不着的,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您怎么看?

  答:我觉得标准制定问题的实质,主要还是国际范围内利益集团间的利益纷争。世界上农药化学配方最领先的是德国,然后是日本,如今美国也很先进了,研发出很多低毒、高效的农药。农残标准的居高临下事实上可等价理解为在农药技术方面的俯视。要知道农药市场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欧盟会不断设法变更和提高农残标准的门槛,一旦某种农药相关的技术普及了、其他几个国家都能做了,欧盟很可能就会换一种农药标准。再有,这应当与贸易壁垒相关。在WTO框架下,其他关税不再可用的情况下,必须要找出其他一些东西来作为谈判桌上的贸易筹码。因此表面上看仅只是一种技术上的高低,但实质其实复杂得多。

  至于数百项繁复的标准究竟是否项项有用,又要涉及到农药有可溶于水、不溶于水之区别的问题。例如陈宗懋院士主张茶叶检测要检测茶汤而不是茶叶干物质,但目前的阻碍是茶叶一直被归于食品框架之下,而所有食品农残的检测都是干物质检测,不会对茶叶开出特殊待遇。茶叶长期被归于食品框架之下,还带来了诸如茶叶保质期的拟定等问题,解决的办法仍然有待于深入研究。不过虽然人们莫衷一是,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标准的大方向是对的,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必然慢慢的升高,这是无可厚非的。

  尤其是抹茶,应该有比其他茶类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原因很简单,其他茶叶是喝茶汤,而抹茶是吃下去的,必须更安全卫生。浙茶集团的方向就是要坚持发展真的抹茶和有机抹茶,虽然挑战很多,但我认为这符合时代未来的走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