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
诗人袁枚将他对美食的热爱写成文集,在他的《随园食单》这样写到“做食物之须之,实乃做人做事之万事须知也”。
四十年前,作家阿城在《棋王》里描写知青抢饭——“吃饭钟一敲就疾跑如飞。”
四十年后,大学生们亦复如是——下课铃永远是他们向食堂冲锋的号角,麻辣烫等热门窗口前总是人满为患。
无论时代怎么变,年轻人对于吃的热爱不会变,当他们高喊着“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民以食为天”在当代被重新诠释,“美食”甚至还被排在“爱”的前面。
对于这届年轻人来说,什么样的事情可能都可以凑合,但只有“吃”这件事绝对不行。
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中国外卖消费者规模已近4.6亿[1],其中90后占比超过60%,年轻人慢慢的变成了“懒食”经济绝对的主力军[2]。
外卖平台所带来的的多样选择与便利性是年轻人对他爱不释手的关键。从奶茶咖啡到黄焖鸡与螺蛳粉,外卖品类丰富无所不包,而随叫随到的便利更是几乎满足了年轻人在所有场景下的需求。
美团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在不叫外卖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就近选择1公里内的餐厅就餐;外卖配送极大的提升了消费者就餐的便利性与丰富性,将人们的餐馆选择范围扩大至方圆3到5公里,超过四成的消费者表示外卖将餐馆选择扩大了6家以上[3]。
赶时间的工作党在会议间歇叫杯美式与三明治,吃腻了食堂的大学生们在宿舍里一键下单,吃炸鸡吃煲仔饭还是牛肉面?馋啥吃啥。而工作了一周,日常在周末瘫痪在床的年轻人,也可以叫火锅或是烧烤外卖犒劳自己一顿,在家吃上大餐。
有人喜欢叫外卖“懒吃”,也有些年轻人钟情于厨房的烟火气,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他们年纪轻轻就练就了一身好厨艺,烹蒸煎煮油盐酱醋无一不精,这些学贯中西的“行走的食谱”,在精准掌握七分熟牛排火候的同时,麻婆豆腐糖醋排骨等家常菜肴也手到擒来,然后在朋友圈里收获无数人的钦羡与垂涎。
一份报告数据显示,近80%的年轻人有烹饪的习惯,尽管每天做饭的人仅有12.7%,但是在工作之余仍能坚持每周做几次的饭的年轻人高达近四成[4]。
做饭当然不只是厨神们的特权,一些厨艺不精的小白们也同样钟爱做饭,即使会冒着炸厨房的危险。
在豆瓣,“炸厨房”小组里有超过三十万善于爆破的“小炸弹”互相分享着今日的炸厨房心得,他们能够把抹茶蛋糕做成像是发了霉的海绵,然后自嘲自己做的不是蛋糕,是培养皿;也可以在将鸡蛋放进微波炉后,认识到炸弹的威力。
有研究生在小组发帖“写论文压力大全靠做饭解压”,但是当你点进去会发现,可能比起论文,他煮的饭让人压力更大。
但无论如何,年轻人们痛并快乐着,用一系列自嘲解构生活的冷峻与严肃,无论翻车再怎么严重,也无法阻挠他们对于做饭与美食的热爱。
同时,打卡网红餐厅,对这届干饭人来说,也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环。艾媒咨询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43%的网民每月至少在网红餐厅消费一次[5]。
而其中,年轻人占了大头。以大众点评的“必吃榜”为例,《吃货数据报告》显示85后女性平均每月至少会打卡1次“必吃榜”[6]。
外出就餐时,“手机先吃”已经成了青年群体间心照不宣的就餐方式 / 图虫创意
作为互联网时代生长起来的Z世代,无时无刻不在网上冲浪的他们,更容易在各大社交平台被美食博主们“种草”。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2021》指出超过半数的95后将品牌官方社交账号作为重要信息源自,44%的受访者将网上博主的评价作为影响购买的三大因素之一[7]。
去年五一假期时,在“00”后的关键词搜索中,“小吃”、“夜市”、“奶茶”位列热度前三。调研结果为,在五一出行的游客中,49%的顾客愿意排队半小时或以上[8]。在人满为患的闹市之中,很多年轻人排着数百桌的长队,苦等数个小时,只为一探网红餐厅真容。
当社交达人们打卡网红餐厅,在朋友圈上po图“今天与朋友们吃了些什么”时,“社恐患者”们正捧着自嗨锅,安安静静地享受着孤高的“一人食”。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达到2.4亿,独居人数预计高达9200万,32.9%的消费者更是一直处在独自就餐的状态[9] [10]。
很多单身贵族喜欢一边捧着自嗨锅一边追剧追综艺,京东大数据研究院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自热火锅和自热盒饭成交额环比增长了77%,可加热即食的半成菜品销量也明显提升[10]。
单身经济也催生出一大批专注服务“单身”客人的餐饮企业,截止2021年,共有653家一人食相关企业注册成立,2020年注册112家,同比增长43.6%[11]。
呷哺呷哺与海底捞等涮锅品牌推出单人套餐,很多烧烤店也专门推出“一人烤”门店,为独自就餐人士打造隔档式就餐空间,避免被他人注视的尴尬[11]。
于是,年轻的干饭人成为孤独的美食家,不被所有的事情束缚,专注于唇齿之间,从食物本身获得最高的治愈。
毫无疑问,这届年轻人正在成为市场中消费的主力。具体来看,在中国餐饮行业的消费者中,近年来Z世代消费者占比迅速提升,从16年的29.1% 提升到39.6%[12]。《2021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也指出,可支配收入更高、信息接收面更广泛的Z世代,正逐步成为餐饮市场的主力军[13]。
2020年天猫食品生鲜类年销售额突破1亿大关的商家,同比增长了30%以上。快速地增长源于速食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功能零食、精品咖啡、0糖饮料等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500%[14]。
而为精致新品买单的大多是热爱尝鲜与品质的年轻用户,2020年中国新品增长率高达76%的背后是突破一个亿的95后用户[14]。
年轻人在吃喝上的消费有多恐怖?以奶茶市场为例,中国高端现制茶零售规模从2015年的23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65亿元,并预计以26%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在五年内突破2000亿大关[15]。
而以喜茶、奈雪的茶为首走高端路线的“新式茶饮”更是备受年轻吃货们追捧,从15年只占市场4000万的份额爆发增长至20年的78.8亿,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88%。即使未来增速放缓,年均增长率预计也高达37.2%,高于整体现制茶饮增速[15]。
比起畅饮普通的奶茶,以天然茶叶与新鲜果蔬配合芝士、奶油,口感丰富的新式茶饮无疑是年轻人更为钟情的心头好。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年轻人不只满足于吃饱喝足而已,高质量的饮食体验才是如今的吃货们更为注重的事情。
餐饮界竞争一直残酷无比,2019年新增的350万家餐厅有超过300万家在这一年中倒闭,平均寿命不超过一年[16]。
于是,为了走差异化路线,让自己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很多餐馆痴迷于打造自身“人设”,讲一个或新奇别致的故事,创作出各种千奇百怪的“概念”,力图抓住年轻人的心。
但是虽然年轻人们热衷于打卡网红餐厅,但是在一时的新鲜感过去后,能让他们长久停留的,只有那些自身味道过硬的商家。
就比如说15年开始大火的潮汕牛肉火锅,引得各方竞相模仿,而在一年后超过四成的商家倒闭[17]。
毕竟,无论表面包装再华美,我们享受的还是食物本身的味道——只做营销,忽视产品的网红餐厅注定要被淘汰。
不断向后倒退的发际线,握不住鼠标的鼠标手,不敢看又不得不看的体检报告,以及超标的BMI都在不断提醒着这届年轻人,是时候注意养生了。
数据也指出这届年轻人的健康状态的确不容乐观。《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对全国31个省市近6亿人口做出详细的调查,发现我国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就连6~17岁的青少年也有20%受超重困扰[18]。而《2016北京白领健康白皮书》也显示,高达29%的白领患有脊椎病[19]。
2019年《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20~29岁患病/高风险人群占比已高达15.3%,风险系数达到23.6%[20]。
央视财经的调查显示,在2021年的消费预期中,保健养生位列18-25岁年轻人消费榜单的第二名,仅次于旅游出行[21]。
艾媒咨询的数据也显示,2020年中青年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达到700.9亿元,同比增长12.4%,用户年龄已经逐渐向低龄化发展[22]。90后慢慢的变成为养生消费主力军,党参、黄芪、枸杞和红枣和各种养生茶一起,成为90后最爱的养生消费品。
为了保持好身材,他们严格把控摄入热量,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低糖低卡低脂”,用“三低”来预防“三高。”他们对配料表稔熟于心,心中自带计算器,将每日的摄入与消耗的卡路里完美配平。以年轻人离不开的饮料为例,《Z世代饮料消费调查报告》指出超过4成的95后购选饮料时首选“零糖”,38%的年轻人会选择三分低糖,选择全糖或七分高糖的不足两成[23]。
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5千元,是十年前的2.4倍[24]。钱包鼓起来的同时,市场里可供的选择也慢慢变得多,曾经的客观条件只能满足于基本吃喝需求,而如今,品质与健康,我全都要!
另一方面,随着各方面政策与法规的完善,关于食品安全的大环境也在越来越好。
2019年中国正式将食品安全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凭借大数据、物联网和AI等高科技,加强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25]。一个比较具体的例子,就是如今的我们也可以更加清晰透明地,对食品进行产地和物流追溯,也因此能更放心地吃上安全健康的食物。
于是,年轻吃货们也依靠自己对于品质与健康的执著,改变着饮食行业本身。当年轻人们严格把控热量时,无糖饮料应运而生,低卡低脂的轻食也备受工作党们喜爱,近年来涌出一片轻食热潮。
而伴随着盛行的健康之风,中国科学院预计无糖饮料将在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地发展的势头,2020年117.8亿的市场规模将在五年内完成翻番[26]。轻食市场风头更盛,《轻食消费大数据报告》预计中国轻食产业规模有望在3年内突破千亿大关,在5年内逐步占据餐饮业总体收入的10%[27]。
显而易见,作为消费者的年轻人,与作为供给者的餐饮业,站在经济坐标轴的对面,共同影响着彼此。是年轻人对于品质与健康的追求改变了行业,也是餐厅们用多样的美食与方便快捷的服务重塑了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工业与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共同举办2022首届“吃货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响应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战略部署,释放消费潜力。
3.美团研究院&中国饭店协会外卖专业委员会. (2020). 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中国外卖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
5.艾媒咨询. (2021). 餐饮行业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32.8%“Z世代”群体一个月消费一次网红餐厅
10.艾媒咨询. (2021). 2021中国单身群体消费行为调查及单身经济趋势变化分析报告
11.36氪. (2021). 人均80+,轻奢“一人食烤肉”会有人买单吗?
12.中国食品报. (2021). Z世代正成为餐饮消费主力军 普遍追求“颜值调性”
13.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2021). 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
16.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2020). 昔日网红品牌现状:有的败光2亿倒闭,有的被“山寨”害惨
18.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19.央视网. (2016). 北京白领健康白皮书发布 29%的人群患有颈椎病
20.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心脑血管病联盟. (2019). 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
23.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 (2022). 《Z世代饮料消费调查报告》
26.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 (2021). 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