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
一根扁扁的吸管,并排3个小口,长得跟搅拌棒一样,奶茶店说用这种吸管喝奶茶会更好喝,几乎半个奶茶圈都在力推。
霸王茶姬说:“三品管是原叶鲜奶茶系列的专属吸管,所谓三品是:一品茶香,二品茶味,三品茶韵。慢品一杯茶,能更好的尝出茶香味,使其变得更好喝”。
最近很多奶茶店像是商量好了一样,纷纷都把吸管换成了三品管,霸王茶姬、喜茶、古茗、茶百道、书亦烧仙草……全都给热奶茶换成了这种吸管。尤其是霸王茶姬,简直就是在用全身力气推荐大家用三品管。
其实这个三品管并不是啥新发明,你一定在麦当劳或肯德基买热饮的时候见到过,只不过它们的管是“二品管”。我第一次见的时候,是把它当搅拌棒用来着,后来才发现居然可以吸饮料喝。
不管是三品还是二品,这种细细的一排管子最大的作用是让你喝得慢,从而不烫嘴。而且并排管子中间的凹槽,能让你同时吸进一些空气,从而加强完善它不烫嘴的功能。
仔细搜一搜它的名字还有:热饮吸管、搅拌吸管、咖啡吸管……那么它的新名字“三品管”确实是新发明。但是这一个名字的宣传,应该是营销作用大于实际功能。
研究表明,喝得慢和更好喝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而取决于是什么饮料。比如,红酒可能小口喝、多在口腔停留能让你更多体会到它丰富的味道;其他的还有一些研究发现,浓缩咖啡反而是大口喝更好喝。
其实仔细看看显而易见,推荐使用“三品管”的饮料基本都是纯奶+茶这个品类,它本身就比较寡淡,没有珍珠等小料增加嚼头,又被健康饮品的趋势逼得不能加太多糖和奶盖,在整个菜单里确实是不容易出彩的一类。那不给它整点别的花样,怎么能有销量呢。
这个“一品茶香,二品茶味,三品茶韵”很切合这类主打茶香的奶茶的营销概念,给消费者一个心理暗示:你要是觉得不好喝是因为大口牛饮了,得像品茶一样慢慢喝细细品才能喝出其中的妙处。心理暗示到位了,很多人也确实会因为“安慰剂效应”觉得慢慢喝更好喝了。
三品管俘获了一批“信众”,但诟病它的人也不在少数,主要是吐槽很难吸,吸得腮帮子疼。
在三品管之前,大家常常看到的吸管名字是PLA可降解吸管(三品管的材质实际上也是PLA)。
PLA吸管的优点很明显:生产原料是玉米淀粉或者甘蔗,比起塑料来说更环保,而且在专业处理下确实可以完全降解。
不过最新研究发现,PLA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环保,因为它降解条件很苛刻。我们可能脑补的是,它被扔在外面然后自己就在土里慢慢分解了,但其实并非是这样的,它要专业垃圾处理的降解环境。假如扔到海里的话,也和塑料一样几百年岿然不动。
其实在PLA吸管成为主流之前,第一个被选来代替塑料的是纸吸管,但它只短短流行了一段时间就退出舞台,因为它的缺点实在太明显。
其次,饮料没喝完它就化了是最大的问题。一些研究测试表明,大部分纸吸管在液体中浸泡30分钟就会失去70%~90%的支撑力,本身还会吸收约自重30%的液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纸吸管软、喝不到小料。它可能没“化掉”那么夸张,但是确实很影响喝饮料的体验。
这就不用展开讲了吧,塑料吸管有和其他塑料制品一样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塑料制品产生的“微塑料”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也渐渐地被大众所熟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是势在必行的。
有时候真的不得不佩服人类的脑洞,直接把硬硬的、中空的意面拿来当吸管用。更有网友说,可以三根一起喝,直接变成三品管……莫非真的是天才?!
欧洲一些酒吧很喜欢用意面吸管,相比塑料吸管环保,喝冷饮的话也不会变形。打算哪天买一袋意面试试,不好用的话还能煮来吃了呢。
大部分非一次性吸管有个共同的毛病——难洗,除此之外,我们还挨个来盘点一下。
透明是玻璃吸管最突出的优点,能看见吸进来的饮料,也能看清楚洗干净没有。而且玻璃制品通常没有异味,食品级的玻璃也不太会有毒害物质析出,食品安全有保障。
但是,玻璃吸管容易碎!容易碎!容易碎!尤其爱咬吸管的朋友和手滑的朋友,就还是别用玻璃吸管了。
但是因为金属的热传导性好,用不锈钢吸管喝热饮的时候很容易烫嘴,另外,有些人会觉得它有“金属味”。购买时最好看一看有没有304或316食标级的标志,如果是普通的201或者202钢,则会有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可以弯折(很多杯子自带的就是这种硅胶吸管),爱咬吸管的朋友也能获得满足。但是硅胶吸管很难清洗,而且刷不干净容易有异味,某些深色饮料还可能让硅胶吸管染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